法律保障中小创企业远离风险并助力成长浅析
来源: 德润
2022-02-18
北京市德润律师事务所周子渲律师,多次应国家级期刊《消费导刊》的邀请,在2021年9月期导刊上发表《法律政策如何保障中小创企业远离风险并助力成长》。
摘要:
我国现在正大力倡导发展高新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5G、云计算等,并应用到消费、教育、养老、生物医药、自动驾驶等各行业中,加速推进在全国各地区落地实施,如北京重点抓好“两区”建设、在中关村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鼓励中小企业积极利用RCEP协定融入区域价值链和供应链等。国家激励科技人才、企业家创业,但中小创企业在发展之路上潜藏着诸多问题和风险,为避免最终通过诉讼或仲裁等法律途径解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也借助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趋势,就需要尽早运用法律为其提供安全保障并助力成长。
关键词:中小创企业 高科技 中小企业 法律风险 法律顾问
中小企业包括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其具有人员、资金和经营规模相对较小,部门结构设置简单或不完善且岗位人数较少,市场竞争力及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能力较弱等特点,大多数是精专于某一细分领域,现在尤其以高科技创新性的知识密集型企业为主。
一、法律风险的主要特点及产生原因
(一)中小创企业法律风险的主要特点
对应中小创企业的特点,其面临法律风险的特点相较于大企业来说,主要有风险涉及范围的广泛性、与其他风险的伴随性和转化性、法律规范不完善、新生法律关系及权利义务的不确定性等。中小创企业在其经营发展中,可能因为错误认识法律规定或未意识到外部环境、自身情况或各方主体行为等存在的法律风险,从而产生违反法律及不利于企业利益的损害后果和负面影响,主要包括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刑事制裁、经营性损失、商誉受损及其他损害。
(二)法律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1. 自身的局限性。大多中小创企业体现为内部资金不足,外部融资困难,经营规模小,产品或技术有待提高,组织结构不完善或不合理等。
2. 法律意识淡薄。管理者和员工可能未正确认识法律的必要性,认为出现法律问题的概率不高或等真正出现问题时才寻求法律救济,错过从源头解决的最佳时机,从而因不懂法而造成损害结果,也未意识到在法治中国的环境下,发生法律纠纷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有效防范风险所能挽回 的企业利益。若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企业或员工行为,未能对财物有效管理和对部门权责、工作流程等事项规定,可能会导致混乱并产生纠纷。
3. 不良竞争行为。行业内部混乱、市场不规范的情况也会使本身抵御能力就较弱的中小创企业更加危险,良性竞争有利于行业经济发展,但市场竞争中不乏会有采取不正当手段进行恶意竞争、侵权等行为甚至是犯罪行为,有些甚至非常隐蔽而难以发觉。相较于大企业来说,综合实力较 弱的中小创企业更是应该加强自身的保护措施。
4. 法律政策因素。社会法治环境的变化和企业息息相关,如国家政策导向、新法律法规出台、司法实践变化等。尤其是新兴行业领域,因还未制定完善的法律规定,所以相关主体和法律关系、权利义务等都需要全新分析判断,并对将来新法律规范、政策形势等进行预估,降低后期调整 的成本。
二、法律风险涉及的主要方面
(一)人力资源管理
中小创企业往往可能因为部门和员工设置简单,在管理中不够重视企业和员工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未能依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进行恰当处理,导致用工问题的发生,产生劳动争议,进而影响正常经营和商誉。
(二)组织结构设置
企业设立时未经过规范的法定程序,未依法建立完整的内部组织结构,也未通过公司章程等内部规章制度将股权结构、董监高的权责划分、人财物的管理权限等具体明确规定,致使出现结构和人员的混乱状况。
(三)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往往是一个高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不断研发努力的成果,商业秘密和内部信息数据等也涉及到企业的重大利益,但在外部商业竞争、人员流动的过程中,容易造成知识产权、商业秘密、重要信息数据等的泄露或侵权,要根据《专利法》、《商标法》等相关法律法 规,通过诉讼仲裁、签订竞业禁止、保密协议等方式来保护,同时也要注意避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四)对外签订合同
在企业对外签订合同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法律意识,往往发生不严格管理公章、空白合同、签订合同前不认真审查漏洞等情况,导致合同约定可能违反法律法规而无效、后期对合同条款产生歧义、约定不够明确、合同无法履行等后果。
(五)增资扩股等重大事项
企业经营到一定阶段和规模后,可能会吸纳新股东、融资并购、股改、上市等进一步发展壮大,这对整个企业来说极其重要,投资人、合伙人、股东等各方主体不仅要在协商沟通、签订协议等各个环节和权利义务划分、责任承担、利润分配等各方面内容严格谨慎,在实体和程序方面更要符合《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外商投资法》等有关法律规定。
三、积极应对法律风险和享受红利
(一)风险防范和审核机制
建立全面的防范措施和审核机制,[1]构建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用规则制度的形式明文确定下来,对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具体细化地规范和指导,做到有“法”可依。定期在各部门和员工间进行培训和交流学习,强化每个人的风险意识,提升至公司层面,在事前进行法律风险的预估判断,事后进行必要审核,避免发生矛盾纠纷,从源头上减少法律风险的成本。
(二)设立专门的部门人员或聘请外部法律顾问
虽然有些中小创企业规模较小,其中还有些规模过小或资金不足的微创企业,但也应建立专门的法务部门、人员或聘请外部法律顾问,在经营和业务上对法律风险进行前期预防和后期审核,及时纠正化解。企业内设法务部门和外聘法律顾问这两种方式,在工作方式、问题解决、企业成本支出上各有优缺点,最好同时设立,内外配合,但企业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模式。企业和法律工作者也应顺应信息化、互联网、智能化的趋势,将传统法律顾问工作方式同互联网相结合,打破地域限制,提高工作的灵活性、高效性、便捷性。[2]
(三)运用良好法治环境
法律除了对企业进行保障和规范外,政府还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中小企业促进法》、《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北京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等,同时通过《企业所得税法》、《增值税暂行条例》等明确了一定的优惠规定。[3]
(四)享受政策支持红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创企业发展体现在各个方面,如:在经济金融方面,创新金融制度改革,先在科创板实行注册制,促进科创企业的孵化,后推广至创业板,为其中众多的中小创企业降低了杠杆并提供了融资机会。在税收优惠方面,2021年全国“两会”提出要“继续执行制度性减税政策,延长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等部分阶段性政策执行期限。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在科技行业方面,“十四五”规划提出要落实和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税收政策,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税收优惠,并推进建设科技实验室和创新中心,促进项目落地实施,科技创新进口税收优惠政策扩大至地市级科研院所等。
(五)疫情期间的加强保护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小创企业由粗放型发展向精细化发展转型,但因为叠加疫情原因,同时也在面临需求不足、用工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等更多困难,由此,国家也增加了对中小企业的保护力度,如金融监管部门落实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信贷支持政策;运用央行资金激励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推出3000亿元、5000亿元、1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等。
四、结语
我国将中小创企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鼓励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资源向其开放,促进科技成果向其转移转化,中小创企业应在国家创造的良好法治和经济环境下,顺应发展趋势,在做好保护自身利益和生存成长之余,肩负起社会责任,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有力贡献。
参考文献
[1] 杨天钥.关于中小企业法律风险的实证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0(05).
[2] 魏娜.中小企业法律顾问体系理论研究[J].法制与社会,2020(09).
[3] 张远.中小企业法律保护的产业政策法路径[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1(02).
周子渲律师
北京市德润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 中央民族大学法律硕士,具有中国律师执业证、证券从业资格、基金从业资格,在多家知名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专业领域:民商事、仲裁等案件。